发布时间:2020-01-16 18:44 浏览:
变形控制:超长螺杆在高温(~930°C)下因其自重就会发生严重的下垂(sagging)和弯曲变形。渗碳后淬火过程的急剧冷却会进一步产生热应力和组织应力,加剧变形。
均匀性控制:
温度均匀性:在长长的炉腔内,如何保证螺杆从头到尾温度一致是个挑战。温度差异会直接导致渗碳速度不同。
渗层均匀性:炉内气氛(碳势)的流动和循环在超长工件周围可能不均匀,会导致螺杆不同部位的渗碳层深度有差异。
冷却均匀性:淬火时,如果冷却介质的流速和温度在超长工件周围不一致,会导致硬度不均和额外变形。
针对以上难点,超长螺杆的渗碳热处理需要采用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方法。
矫直:原材料必须先进行严格的矫直,初始直线度越好,最终变形越可控。
清洗:彻底清洗表面油污、锈迹,确保渗碳过程均匀,避免产生软点。
防渗处理:如果螺杆的螺纹部分需要渗碳而杆部或安装部位不需要,则需要对非渗碳区域进行防渗处理(如涂防渗涂料或镀铜)。
这是控制变形的第一个关键环节。
专用工装夹具:必须使用设计精良的垂直吊挂工装。
将超长螺杆垂直悬挂在料架上,这是抵抗自重变形最有效的方式。
料架需采用耐热合金(如耐热钢)制成,能承受长期高温和渗碳气氛。
设计合理的支撑点,避免在高温下因支撑而产生新的应力变形。
均匀间距:螺杆与螺杆之间、螺杆与炉膛内壁之间需保持足够且均匀的距离,以保证炉气循环畅通,温度均匀。
设备选择:首选深井式气体渗碳炉或大型井式渗碳炉。这种炉型天生适合垂直吊挂超长工件,炉膛深,上下有风扇,利于炉气和温度均匀。
升温阶段:必须采用缓慢升温或分段升温的策略。避免快速升温导致内外温差过大产生热应力变形。
强渗与扩散:
在渗碳阶段(强渗期和扩散期),要精确控制炉内碳势和温度。
依靠炉膛顶部和底部的强力风扇,使渗碳气氛(如丙烷+载气)强烈循环,确保在超长工件的每一个部位,气氛成分和浓度都保持一致。
现代先进的渗碳控制系统(如CP+氧探头+CO补偿)是必须的,它能实时监控并调整炉内状态。
这是控制变形和性能的最关键环节。
转移方式:对于井式炉,理想的方式是工件在炉内直接快速下降进入下方的淬火油槽。这个过程要快(<30秒),避免降温先共析铁素体析出。
淬火介质:通常使用等温淬火油或高速淬火油。其冷却特性需要在淬火烈度和变形控制间取得平衡。
搅拌系统:淬火油槽必须配有均匀、可调速的搅拌系统。搅拌器通常布置在油槽四周和底部,确保超长工件在整个长度上被均匀、对称地冷却,这是防止弯曲变形的重中之重。
方向性:垂直入油的方式,冷却对称性最好,变形最小。
清洗:淬火后需清洗掉工件表面的淬火油。
回火:必须立即进行回火以消除淬火应力、稳定组织、达到要求的综合力学性能。回火也应在井式炉或带空气循环的箱式炉中进行,工件同样需要垂直吊挂,以防止回火过程中因应力释放而产生新的变形。
矫直:即使采取了所有措施,微米级的变形可能依然存在。对于超高精度的螺杆,可能需要采用精密压力矫直或热点矫直等工艺进行微量校正。矫直过程必须小心,避免损伤表面或引入残余应力。
检验:
直线度:使用光学测量仪、激光跟踪仪等精密设备检测全长的直线度。
硬度:检测表面和心部硬度。通常在螺杆的头、中、尾多个部位取样检测。
渗碳层深度:同样需要在头、中、尾截取试样,通过金相法或硬度法检测有效硬化层深度(如550HV处),确保全长均匀性。
金相组织:检查表面马氏体、残余奥氏体等级,以及心部组织,确保无不良组织。
关键环节 | 核心目标 | 主要方法与设备 |
---|---|---|
装炉方式 | 抵抗自重,防止变形 | 垂直吊挂,专用耐热工装 |
渗碳过程 | 温度与渗层均匀 | 深井式渗碳炉,强气氛循环,精密碳势控制 |
淬火过程 | 均匀冷却,最小化变形 | 垂直入油,均匀强力搅拌的淬火槽,合适的淬火油 |
回火 | 消除应力,稳定尺寸 | 垂直吊挂回火 |
检验矫直 | 确保最终精度 | 全长多点检测,必要时精密矫直 |
处理超长螺杆的渗碳热处理,不仅仅是一个工艺问题,更是一个系统工程,涉及专用设备、特殊工装、精密工艺控制和丰富的经验。通常这类工作都是由具备重型热处理能力的专业厂家来完成。